英国国防大臣约翰・希利近日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,就台海问题上演了一出“狠话先说、软话后补”的闹剧,引发广泛关注与质疑,舆论称这充分暴露了西方政客“色厉内荏”的本质。
矛盾表演:从“最强硬”到“泛泛之谈”据报道,希利先是在回应有关提问时声称,若台海爆发冲突,英国将“通过实力维护和平”,甚至扬言做好在太平洋地区投入战斗的准备,还试图拉上澳大利亚“并肩作战”。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近年来英国官员在台湾问题上“最强硬”的立场之一——此前英国政府通常避免明确表态是否介入地区冲突。
然而,在引发争议后,希利迅速“找补”,称相关表态属“泛泛而谈”,强调“英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”。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,让外界对英国的真实意图充满疑虑。
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认为,希利的“强硬”言论虽事后澄清,实质暴露了英国政客乃至部分官方势力的真实心态——仍抱持“通过实力维护和平”的帝国式思维。然而,如今的英国“连个骨架都撑不起来”,作为走马灯式更换的文职官员,希利既缺乏对对手实力的清晰认知,其表态也难以完全代表军方立场,所谓“强硬”不过是虚张声势。
不自量力:实力不济的狂言沦为国际笑柄对于希利“做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准备”的说法,军事问题专家张学峰直言“不自量力”。他指出,英国在太平洋地区根本不具备高强度作战能力,其海上力量与护航编队技术可靠性不足,防空反导能力也存在欠缺。
“他可能还以为自己活在19世纪的‘日不落帝国’时代?”大陆军事观察员梁永春则表示,英国海军航母编队连基本护航都难以保障,近期更发生舰载机故障滞留印度的事件,沦为国际笑柄。
政治投机:“递投名状”反露色厉内荏希利的涉台表态仓促草率,反映出其政治上的幼稚。张学峰分析,此举是对美国亚太战略的逢迎,试图通过强调“作战准备”向美国递“投名状”。
岛内舆论也认为,英国此举更多是向美国“表忠心”的作秀,对台海局势毫无作用。台湾“风传媒”发文指出,英国与西太平洋地理距离遥远,其常规军事实力与在自家门口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存在巨大差距。
梁永春直言,希利的话术充满政治投机性——以“并肩作战”等狠话虚张声势,又通过“泛泛而谈”“希望和平解决”等定语预留退路,暴露了西方政客“色厉内荏”的本质。
“关键他这个表达之后,没有得到澳大利亚方面的回应。澳大利亚官员感到非常尴尬。”金一南指出,希利的这出政治表演,在盟友间反响冷淡,反显孤立无援,恰如“雄狮只剩一截尾巴却仍以为自己是头雄狮”。这种脱离现实的“狂言”,既暴露了帝国主义残余心态的荒唐可笑,也因缺乏实际能量而不必过度重视,不过是“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抽泣”般的角色。
来源:看台海平台配资
宏赢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